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处理行政案件当中,虚心向群众学习,把当事人当亲人对待,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和信任,取得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双赢,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呈现了案件服判息诉,双方握手言和的良好态势。截止10月20日止,该院共受理行政案件11件,审结10件;其中调解撤诉4件,占结案数的40%;判决6件,占结案数的60%,无一缠诉和涉访案件。
该院在调处社会影响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山场土地权属案件中;
一是“精心”挑选有做群众工作和审判工作经验的资深法官主办案件,在查清案件来龙去脉、案件焦点、难点、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召开有相关协调部门参加的案件分析会,找出案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形成共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调解工作方案。
二是“专心”投入发案地现场办公。详细查清争执山场土地的地点、面积、范围,从有利双方将来便于经营管理、减少和避免发生纠纷隐患的长远生计来谋划,灵活弥补行政处理决定和法院判决条款内容表述不尽人意之处,从永久性管业长远利益着想,以切底消除权属争执隐患为目的,召集双方当事人现场协调、互换土地耕种,形成大片管业,签订书面协议、稳定土地确权。
三是“细心”利用社会资源配合法官调解行政案件。该院在处理山场土地权属行政案件时。往往谨慎行事,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促使双方能知情达理、化解矛盾,平息纷争,把说理疏导工作做深做细,充分调动有威信、有名望,有办法的“族老”、村屯“权威”人物、在外工作的公务员、个体老板等参加调解案件、利用一切有助于案件和解的社会力量,不厌其烦地疏导、和风细雨地说理、用尽做群众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促使双方诚心和解,携手开创稳定和睦的明天。
四是“诚心“将手机号留给双方当事人,并保持24小时畅通,方便当事人咨询法律、法规或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满足群众对司法服务的需求;同时便于法官掌握对调解达成协议案件的释法答疑和跟踪回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