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知识产权了解多少呢?保护知识产权,确保发明创造者的应得利益,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以下重点知识你需要掌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与知识产权保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法律保障,调动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法律机制,促进智力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为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则,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4.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现代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产权的类型
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和工业产权两部分。
1.版权。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
2.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则是指工业、商业、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
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
1.人身权。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
2.财产权利。财产权利,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称之为经济权利。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知识产权的取得方式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有关规定,著作权“自作者创作完成时取得”,商标权“自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专利权“自专利局授予并公告之日起生效”。
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限制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规定为:著作权50年,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0年,商标有效期10年;人身性权利(作者署名权等)、非智力活动成果或非公开信息(商业秘密等)的保护期没有时间限制。
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
我国对知识产权实行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行运作的模式。知识产权受到他人侵权或者发现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应积极向有关行政机关咨询、举报、投诉或请求调解,或向有关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当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相关权利人可选择以下救济途径:
1.申请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
2.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向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向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投诉、举报、请求行政裁决或申请维权援助。
4.针对民事侵权行为,权利人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针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行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如侵权行为已严重违法,涉嫌刑事犯罪的,权利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侵犯知识产权,除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涉嫌犯罪的,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三章第七节就侵犯知识产权罪作出专门规定,该章节规定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