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县委“稳农业、强工业、活商旅”总体工作思路,强化审判职能、创新服务举措、延伸司法功能,为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建机制
恭城法院党组始终将民营经济发展司法保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民事审判庭为企业权益保护责任部门,通过夯实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贯彻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法治理念,围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出台《恭
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诉讼调解与商会调解衔接机制的实施办法》,与县工商联建立“一法官一商(协)会”的法官联系商(协)会机制,常态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家门口式”的问诊法律服务。同时就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动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引导企业等经营主体多元化、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矛盾纠纷配套相关落实举措,着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持续完善破产审判工作机制,通过完善“僵尸企业”简案快审制度,大幅缩短破产案件办理时间。2023年,审结一起破产清算案件从立案到清算完毕仅用43天。
搭平台
恭城法院着力与政府部门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合力处置”常态、长效联动工作机制,针对重大破产案件中的复杂、疑难事项,不定期协调税务、住建、人社等多个政府部门就税收征管、产权分割、职工社保等难题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协调解决好企业破产处置工作中涉及民生保障、社会稳定、财产接管、税收申报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实施,保障破产程序平稳有序推进。
广西有色栗木矿业有限公司(下称栗木锡矿)破产重整案即通过“县委统筹、法院主办、政府协调、管理人落实”模式,疫情期间通过强化“上下联动、府院联动、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妥善审结,筹措资金为单位职工补缴社保、补发工资3000余万元,全票通过和解协议,各债权人均得到100%清偿,清偿金额达约2.3亿元,债权人回收率全市法院排名第一,债务重组成本仅3.33%,全市法院指标排名前三,当前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栗木锡矿重整成功,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民生权益作出重大贡献,推动县委和政府“强工业”目标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重行动
恭城法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推进“智审、智执、智服、智管”,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诉讼群众和企业,高效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恭城镇商会设立“服务企业法官工作站”,组建“法润民心”司法服务团队,2023年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8次,召开企业座谈会4次,开展案件回访2次,向19家企业发放问卷调查表,为企业(商协会)解决法律问题30个,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成立“涉企纠纷调解室”,积极畅通与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对接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满足企业高效及时解纷需求。调解室成立以来,成功调解涉企纠纷20余件,涉案标的达9000余万元,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200余万元。2023年,解决涉企商业纠纷耗时压缩至68天,同比缩短34天,诉讼成本占索赔额比例降至2.36%。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工作分工方案为导向,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制定计划,有序推进,为企业家干事创业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快捷、高效、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