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嘉会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因酒后打架引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调解过程中,主办法官充分释法说理,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对涉诉当事人及其家长进行法治教育,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酒后互殴打伤人 一人住院两人拘留
2024年春节前夕,原告李某与被告黄某、何某在某酒吧为共同好友庆生,李某不小心将桌上的酒杯碰倒,杯中的酒撒在了何某的身上,随后两人发生争吵,继而互相殴打。黄某在劝架过程中与何某一起对李某进行殴打,造成李某左侧额部皮下软组织损伤,公安机关依法对黄某和何某作出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行政处罚。因赔偿问题协商未果,李某诉至法院,要求两被告赔偿医疗费1490元、营养费2000元、精神损失费2000元等费用共计5490元。
法官巧用情理法 当庭履行获谅解
案件受理后,为及时化解纠纷,主办法官刘国芝向派出所调取了该案件的询问笔录,详细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后尝试联系黄某、何某前来应诉,未果。刘国芝便亲自前往黄某家、何某家送应诉材料,同时了解两人情况。通过村干部的介绍,得知黄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黄某从小跟着大伯生活。何某母亲早逝,父亲捡破烂为生。两被告均早早辍学,辍学后一直未就业。
在调解当日,刘国芝首先听取双方的调解意见。原告坚持自己的诉求不肯让步,二被告则认为打架起因是原告有错在先,二被告均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了十天并罚款五百元,已经受过处罚了,而且原告只是受了点皮外伤,根本不需要赔那么多钱。
刘国芝耐心听完双方的陈述后,就双方因小事而大打出手的不理智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告知涉案当事人因冲动打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结合案情对责任划分、赔偿范围等对三人进行释法明理,又从情理出发,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力争疏解双方心结。最终,在刘国芝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就赔偿比例、数额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当场履行了赔偿义务,二被告向原告李某表达了歉意并得到谅解,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调解教育相结合 莫因冲动酿苦果
调解结束后,刘国芝对涉案当事人及其家长进行以案普法,对三名刚成年的涉案当事人,刘国芝法官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发,教育他们要控制情绪,切忌冲动,要不断增强遵法用法的自觉,培养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理念和习惯,遇到问题沉着冷静依法解决,切莫因一时过激而悔恨终生。同时,刘国芝对涉案当事人的家长开普法教育,强调家长应切实承担起监护教育责任,多关心留守孩子的思想动向,发现孩子有不良倾向、违法行为时要及时予以纠正、加强批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
法官提醒:
打架成本高,动手需谨慎,打赢坐牢,打输住院。日常生活中,难免与他人因观念冲突、意见不合、言语不当而引发口角。但作为成年人,更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人为善,千万不要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而采取过激行为,任何事情都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去解决,武力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依靠法治的力量解决纠纷才是正途。请大家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争做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