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想要回自己的血汗钱,但老板不是说没钱就是联系不上,这让我们怎么办?”
“请法官为我们做主,这些钱已经拖欠了两三年了,他一直拖欠不给。”
11月5日-11月9日,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瑶姐姐调解室”里,39名索要工资的农民工在“瑶姐姐”法官祝艳梅的组织下,陆陆续续来进行诉前调解。
群众有了烦“薪”事
自2019年开始,原告陈某秀等39人陆续受雇于被告恭城某公司,到被告承租的位于恭城镇乐湾中央村的农地上做工。双方约定:工资为70元/天,厨师和保安为每月固定工资。此后,39名原告为被告做工三天至三、四年不等,工资为210元至80985元不等。2021年起,被告未再向原告支付工资,后因工资支付问题双方在乐湾村委的组织下,于2023年11月26日被告向原告陈某秀等39名农民工出具付款计划,承诺在2024年2月9日前支付各农民工50%工资,余款于2024年7月1日前付清。付款期限届满后,因被告一直未支付,故原告陈某秀等39名农民工诉至法院。
诉前调解解“薪酬”
“大家先别急,我们一定会帮你们解决问题,请放心。我们现在就联系公司负责人,请他过来,咱们现场调解。”
鉴于原告方均系务工地村民,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被告产业的发展,还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早日化解纠纷,帮助农民工尽早要回工资,恭城法院迅速开通“绿色通道”,收到原告陈某秀等39名农民工诉状后当即就分流至“瑶姐姐调解室”,并马上联系被告方到法院进行诉前调解。
多元解纷守“薪”安
“我并不是要故意拖欠他们的工钱,我也想尽早结清给他们,但因为受到疫情影响,现在公司经济出现困难所以才没给。”被告法定代表人李某面露难色。
“每一笔工资是劳动者的合法所得,也是他们家庭的生活保障,你也要站在劳动者的角度思考。”调解员说道。
最终,通过调解员和“瑶姐姐”法官一个多小时的摆事实、讲道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承诺在2025年10月1日前付清尚欠的39名原告劳务费共336275元。
为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调解员引导双方当事人申请了司法确认,并及时将裁判文书送到了当事人的手上。
“没想到事情能这么快解决,之前还担心起诉要交诉讼费,办理时间还很久……现在法院为我们追要工钱的方式既不收费、用时还很短,拿到裁判文书也不担心老板不给钱了!”原告收到裁判文书时高兴地说道。
至此,该系列追索劳动报酬案件止于诉前,得以圆满解决。
恭城法院“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多元解纷模式,充分发挥了法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在依法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为其撑起“安薪伞”的同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诉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全力绘就平安、法治瑶乡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