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硕果香,
林间枝头挂满“黄金果”;
丰收季,法官忙,
“月柿法庭”护航“柿”业红。
月柿是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特色产业,关系到民生福祉,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主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月柿法庭”,奏响“三部曲”,做实源头预防、解在诉前、定纷止争工作。
奏响“普法宣传”前奏曲 源头预防解忧愁
11月20日,莲花法庭干警与“瑶姐姐”法治护航团成员共同走进红岩村,发放近500份宣传册,干警们从涉柿案件、旅游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入手,有目的、有方向性地对柿农、商户、游客进行靶向普法。
“阿爷,今年柿花果又大又靓,卖了钱可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小便宜容易被骗。”正在摘柿子的阿叔感慨道。
这片“橙色海洋”吸引来了大批游客,干警们边教游客挑选柿饼,边普法。
“快来学习下法律知识,太实用了!”游客阿姨连忙招呼老姊妹们来看宣传册,“我们经常去旅游,最怕被骗了。”
“去旅游时,一定警惕低价旅游团,购物要选择正规商店或管理规范的市场。”听到阿姨们的需求,普法干警为其详细分析了骗局手段,以案普法。
奏响“优质审判”进行曲 诉前调解促和谐
为促进月柿产业高质量发展,莲花法庭积极打造“月柿法庭”化解矛盾纠纷平台,秉承“抓前端、治未病”意识,打通速调对接“快车道”,有效化解涉柿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
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被告小王(化名)陆续向原告莲花镇某纸箱经营部赊购纸箱、包装纸、锁扣、垫板等物品,经结算,被告共欠原告货款324673元,原告多次催要无果诉至莲花法庭。
“熟人纠纷案件的调解,既要解决矛盾,又要修复人际关系,更要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承办法官周年斌说道。
为避免矛盾升级,耽误柿子上市,扩大损失,周年斌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月柿法庭”进行“面对面”调解。同时邀请特邀调解员莲花镇司法所所长何裕民到庭一起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周年斌从诚信经营、长久合作共赢角度出发,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相体谅。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同意分两期给付原告货款本金及利息合计330673元。
莲花法庭始终坚持提供立案、调解、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确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无障碍。2024年以来,调解案件51件,其中涉柿案件20件,涉柿金额达30余万元。
奏响“联动调解”交响曲 定纷止争聚合力
莲花法庭积极整合辖区调解资源,努力构建“人民法庭+联合调解”工作模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多元化。与恭城瑶族自治县柿子产业协会制定联动化解方案,引导柿农、柿企科学种植、合法经营;在村委会设立法官服务站,构建“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服务站”模式,调解村内纠纷;建立“四长”协调联动多元解纷机制,与司法所、村委会、综治办、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形成法治合力,高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下一步,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将继续紧扣县委“稳农业、强工业、活商旅”总体工作思路,完善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司法力量。